(资料图片)
4月11日,记者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(简称“北海航保”)2023年工作会议获悉,该中心成立十年里,研发各类科技成果204项,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、省部级奖励17项、国家专利48项、软件著作权36项,航海保障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更加深入,实现了智能航保建设的良好开端。
2012年12月,北海航保正式挂牌运转。成立十年来,北海航保正式形成“中心本级、15家基层单位、39家基层站点”的三级管理架构,坚持创新引领,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方面,编制光栅版立体《北方海区图》获得第二十九届世界制图大会一等奖,高质量完成国家课题《智能航行支持保障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》研究,成功开发我国首个面向船舶智能航行的岸基支持服务平台,重点领域取得突破;建成AIS/ASM国产化核心网系统,解决了长期以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,关键技术实现攻关。
全面履行职能方面,北海航保辖区海上高精度导航定位迈入厘米时代,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——航标管理数量达到5688座,年度公益通信达到42万次,取消无线电报等行政事业性收费,累计接收1275座沿海专用航标,直接为港口企业减负近亿元,航保公益属性得到充分发挥;出版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航运地图集》,为地方海事部门搭建“物联网+AIS”的船舶动态监控系统,填补了多项空白;形成《北极航海地图集》《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》等一批航海保障国际化产品,59项提案获得国际组织采纳,为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
关键词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